1

主页新闻资讯新闻动态城市地下“迷宫”里放预制电缆井,这些事得留心

城市地下“迷宫”里放预制电缆井,这些事得留心

  城市地下空间如同交织的网络,管线密布且水位多变,襄阳预制电缆井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稳“落脚”,需突破多重技术关卡。从防水防渗到管线协调,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影响着设备的长期可靠性,这要求施工前做好周全考量。


  应对高地下水位是首要挑战。当水位高于井体底部时,浮力可能导致井体上浮,尤其在软土地层中风险更高。施工前需通过地质勘探明确地下水位变化规律,若水位波动幅度超过1米,应采用 “沉井法” 安装:先在基坑底部浇筑30厘米厚的混凝土垫层,待强度达标后将井体缓慢下沉,同时在井内填充临时配重(如砂石),平衡浮力。井体与垫层之间需铺设遇水膨胀橡胶条,其膨胀率需达到200%以上,确保缝隙密封。某南方城市的实践显示,采用这种方法后,井体上浮现象减少了90%。


  周边管线密集时,空间协调考验准确度。施工前需调取地下管线三维分布图,标注给水管、燃气管、污水管等与井体的相对位置,若水平距离小于1.5米,需采用人工开挖代替机械作业,避免损伤管线。对于年代久远的铸铁管线,可在井体外侧加装30厘米厚的隔离层,选用级配砂石填充,既缓冲沉降压力,又便于后期检修。当井体不得不贴近既有管线时,优先选择分体式预制结构,通过模块化拼接减少开挖范围,某新区电网改造中,这种方式使管线破损率下降了75%。


 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需针对性处理。在淤泥质土层中,井体基础易发生不均匀沉降,需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,桩体长度应深入稳定土层不少于2米,间距控制在1.2米以内。若遇到岩层地质,开挖时需采用静态爆破技术,避免振动波影响周边结构,爆破后对井体底部进行找平处理,误差控制在 5 厘米以内。对于杂填土地层,需先清理建筑垃圾等障碍物,换填素土并分层夯实,压实度不低于 93%。


  防渗漏措施需贯穿全过程。井体拼接缝采用双道密封设计,内侧用丁基橡胶止水带,外侧涂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,厚度不小于2毫米。井体顶部与地面的连接处设置混凝土挡水沿,高度不低于15厘米,防止地表水流渗入。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,可在井体周围布置盲沟,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碎石,将渗水引入集水井排出,保持井周干燥。


  复杂地下环境中的预制电缆井安装,是地质认知、空间规划与工艺细节的综合体现。唯有将每个环节的特殊需求纳入考量,才能让预制电缆井在城市地下网络中既“扎得稳”,又“守得住”,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。


返回顶部